k1体育十年品牌网络杯乙组:今日头条2-0战胜中国新闻网网络杯两连胜
665 2024-07-13
k1体育近日多家媒体爆料,今日头条完成D轮10亿美元融资,估值3年暴涨24倍!不过,本期敖铭专栏,作者没有去讨论今日头条的商业模式,而是想深入探讨一下,标题党和深度稿,究竟谁才是体育新闻的未来方向?
今日头条、快手以及后续的大量模仿者都在强调“千人千面”,这个理论本身没有错,但头条的推荐机制恰好与“千人千面”自相矛盾。
让会议室里每个同事打开头条界面,大家手机上相似的内容往往是标题包含猎奇、心灵鸡汤、暴富、阶层仇视、两性生活的内容。而这些标题里使用的文字粗俗、出格,即使品位低下,但也因此获得更好的推荐。
互联网公司为了商业利益希望最大程度地获取用户,而无视在商业进程中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。
今日头条的用户群体巨大,正是因为其满足了最广泛人群的普遍需求:以粗俗的内容带来瞬时的,以缓解学习生活所带来的焦虑、不安和挫败。使用头条的频次越高,这种瞬时的需求越强烈,从而沉溺其中不能自拔。
反倒是一个人真正的兴趣,逐渐被低级趣味抹杀,本来多样的兴趣慢慢变得单一,最后只剩下一个兴趣——头条。
所以,与其说今日头条、快手等产品是优质内容的分发平台,不如说是满足人类某些低级趣味的实用工具。
今日头条的机器其实并不了解“我”的兴趣。所谓的智能推荐其实不过在捕捉我最low的那一点人类的本能趣味。
我喜欢足球,我喜欢摇滚乐,我喜欢看军事和战争类别的书,我需要学习孩子叛逆期的沟通方法??
但今日头条推给我的内容,就因为在所谓冷启动阶段我点击了某一条美女组图,或者某一条社会新闻,头条的机器就把我贴上了猎奇、粗鄙的标签。这让我很难在多人围观的时候打开今日头条界面,因为每一天的不堪都会更加猛烈。
而即使头条捕捉到了我的足球兴趣,推荐给我的是梅西的一段短视频,而我本来的期待是看到大连一方队的新赛季赛程!只能说,机器还不太懂我的心。
至少在现在,所谓的人工智能推荐系统,不如传统的互联网路径方式、搜索方式、以及站内检索方式更为高效和科学。
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媒体,这是一种权利。但我怀疑的是,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个能力。假如是,说得夸张一些,那么包括我母校在内的所有传媒大学和专业都可以消失了。
媒体承担的责任之一是传播有效真实的内容,但如今的自媒体却在大量生产重复度极高的无效内容。我不了解其他领域,我只谈谈头条对于体育内容的危害。
头条等平台的推荐机制、作者回报机制导致了体育内容原创干货被压抑,而偷盗整合软内容横行天下。
这里的软内容,包括赛前赛后的分析,包括用户UGC的口水,甚至包括近年来被自媒体平台极为推崇的非原创揉面整合内容。啥叫揉面?就是一个根本没有去里约的用户,在电脑上“汲取”了别人的多个第一现场内容干货后,整合出了一篇里约奥运会宁泽涛的文章。
这种文章可以有,可以称之为评论,但没有原创采访,没有实地观察,却被头条等平台贴上了原创标签,这与目前已知的东西方新闻理论都极其矛盾。
结果是什么呢?真正付出成本的原创者吃亏了,而没有付出差旅、采访、时间等多种成本的“键盘侠”却获利了!
前一阵子,一篇讲述此现象的文章走红网络《当每个自媒体都想从帽子里变出兔子,已经没有记者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上了》
今日头条大概会这样辩驳,我们的签约作者里也有一线记者。但这恰好是问题所在,甚至涉及到法律问题。举例说,《半岛都市报》派记者去里约是有成本的,记者按劳动法也只能为本报服务。如果该记者在职务期间在头条自媒体创作内容,而该内容与其出差期间的采访任务相近,该记者分得了今日头条给他的广告费,这是否构成了职务侵占呢?
换言之,假如今日头条自己养活巨大的采编团队,还是如今这个内容质量和用户规模,注定是个赔本买卖。所以,这背后的成本转嫁只能说非常巧妙。
我们是不是可以据此得出这样的结论:今日头条对于体育原创内容生态是破坏,而不是促进,对于体育内容价值观的引导是从积极趋向消极。
如果这种价值观占据主流的话,受到伤害的是付出巨大成本进行原创生产的机构。
体奥动力负责世预赛中韩大战的电视信号制作,安排了21个机位,为球迷提供了世界杯水准的观赛体验。其中包括反向高速摄像机捕捉到的里皮在于大宝进球后镇静自若,让助教不必疯狂庆祝的慢镜头,更被球迷津津乐道。类似这种以专业精神、素养为基础,然后实际操作所生产出来的体育内容,就是干货。
首先我们来看看体育内容的构成。这是个专业问题,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,我尽量用简单的方式表达。
体育赛事视频直播、图文直播、比分直播占据半壁江山应该毫无争议;PGC的体育短视频、PGC的体育硬新闻等专业内容占据了25%;剩余的25%,包括专家评论,网友评论等社区类内容,也包含运动装备评测、钓鱼小知识等运动参与类内容。而在最后这部分25%的内容里,一个不占有一手采访和观察资源的人,所生产的软内容占比,不会超过1%。
正因为体育内容的特性,决定了以头条的方式做体育内容,是非常困难的。首先,你没版权就没法直播,至少在视频直播领域,今日头条还是非常尊重版权。而PGC的硬新闻和短视频,是普通体育迷无法创作的内容,必须依靠专业团队。头条最优质的内容,是购买了体奥动力的中超短视频版权。此外,他们还使用传统编辑的方式创造了一个自媒体号“菱镜头”。这都是头条的努力。
虽然在主观层面对内容生产有所推动,但今日头条本身的机制却依然试图把1%的口水内容放大。
所以造成了人们在今日头条很难看到快速、准确、客观的体育新闻报道,满眼尽是非时效性的猎奇式评论标题。比如,《此女将来长大,必有过人之技》。
这类内容有无价值呢?有价值,无聊时刻的无聊消遣,当然有价值。但体育内容更多的是需要干货、硬货。而在这方面,头条的机制其实鼓励了自媒体作者某种程度上的变向抄袭,且获取了头条分发的广告费。
比如伊朗对中国的赛前一天,聚力体育独家专访了张玉宁。随后,当你在今日头条搜索张玉宁,会看到相似度极高的张玉宁专访20多篇文章,没有一个作者尊重了聚力体育的摄制组劳动,没有一篇文章哪怕提及文字内容来自于聚力体育专访,而这种所谓的二次加工,被今日头条贴上了原创标签!
另外,从体育迷访问体育内容的路径来看,信息流方式远不如赛程方式。大多数体育迷关注的体育内容还是比赛,按照赛程进入比赛中心,在自己关心的比赛页面里享受战报、集锦、赛后访谈、技术统计等内容,可谓完整且高效,至少节约了时间。也就是说,所谓优化的信息流推荐方式,某种程度上在浪费我的时间。
之前的专栏中,有读者批评“只提问题,不讲办法”,我虚心接受。这里谈一些解决的思路。不足之处,请大家继续批评指正。
首先,批评头条的内容运营机制和思维,并不是否定头条所依靠的智能推荐算法。我所理解的智能推荐,是指用最短的路径最大可能满足体育迷的多样化需求。在这一过程中,智能推荐算法会起到关键作用,但绝不是毫无目的地模仿今日头条。
其次,从内容平台的角度考虑,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去连接体育内容和体育用户,这是今后努力的重点方向。在这个过程中,找到用户真正的兴趣点和多样化的兴趣点十分关键。我们既不能生搬硬套传统的编辑思维,也不能用“人类共同兴趣爱好”去做一些所谓的推荐。
我认同一种观点,体育本身具备高度的垂直化属性,用户需要更为精准的内容服务。前文所提的赛程方式的内容检索和推荐,其实依然大有可为。只是不能再把项目按照足、篮、高网、综合这种方式分类,应该更为精准。
另外,从用户的角度出发,观赛、运动、消费应该是一个完整链条。有些用户只观赛,有些用户不仅要看,还要亲身参与和消费购买。所以产品应该设计得更为完整,提供全方位服务。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在表达一个观点,体育不只是看比赛,运动才是更完整的属性。这方面的需求之前满足的不够,但不代表没有。
所以,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观点:“千人千面”的理论本身没有错。每个用户的价值都应该得到重视,互联网时代下的体育产业应该是以“人”为核心,内容、产品、思维、策略都应该围绕这个方向运转,这是新时期提出的重大挑战。
这篇文章到这里算是告一段落了,我提出的观点和论据或许都有很多争议,让我们先看看这周末各媒体平台的中超和CBA总决赛内容,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。
实话实说,我们登出这篇文章花费了一些勇气。作者在文章中观点明确而尖锐,对头条的模式,特别是头条做体育的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度的批判。其中的某些观点,我们认为有苛责今日头条之嫌,甚至略显极端。今日头条的模式为诸多人所借鉴,必有其可取之处。而阅读习惯、价值取向等问题,背后的因素非常复杂,非一个今日头条或多个今日头条所能决定。
但即使如此,我们最终还是选择刊出这篇文章。原因很简单,读者需要不同的声音和视角,尤其是之前没出现过的一些观点。只有这样,才会对接下来的思考和行动有所帮助,这也是我们存在的价值之一。
ESPN旗下的深度体育报道网站Grantland关停,首页永远停留在了这个感谢页
此前,ESPN旗下王牌产品,著名体育记者比尔西蒙斯开创的深度体育报道品牌Grantland被迫关停,在美国这样丰厚体育文化的土壤里,深度报道都没能真正存活下来。在当前这种碎片化、移动化的趋势下,多次被善意指出“文章太长”的我们,也愿意借着这个问题跟大家共同讨论,究竟哪种形式才是体育内容的最优形态呢?